当双井富力城的房价跌破 7 万 / 平时,那些在 2022 年以 10 万单价入手的业主,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 —— 短短三年,一套 100 平米的房子就少了 300 万。可就在北京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,通州区的「朝棠揽月」项目却挺火,7 月最后一个周末就有 200 多套被认购,850 组到访的客户里,一半都是从老破小小区换房过来的。北京楼市这冰火两重天的情况,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有人把矛头指向了政策。有业主翻出以前的新闻问:“2018 年不是花了 200 亿改善天通苑的配套吗,现在怎么样了?” 说实话,基础设施老化得比改造速度快,承诺的学校、医院还没建好,新的住宅项目又盖起来了。而且年轻人关心的就业问题也不乐观,有招聘平台的数据显示,2025 年北京应届生平均起薪比去年降了 2.3%,这让他们不敢背上 30 年的房贷。
有人觉得这是市场变理性了,也有人觉得这是资本收割后的结果。2025 年春节到 8 月 10 号,北京新房每个月能网签 6000-7000 套,二手房 1.4 万 - 1.7 万套,加起来有 10 万多套,成交量不算低,可房价怎么就跌回 2016 年的水平了呢?中原地产研究院 8 月的报告里说,7 月二手房网签 12784 套,比 6 月少了 14.8%,跟去年同期比也少了 17.9%,这数据看着真让人揪心。
昌平区的情况反差特别明显。今年 1-2 月,这儿的营收涨了 9.1%,产值更是涨了 18.7%,经济看着还行。但天通苑的房子,2022 年最高卖到 7.5 万 / 平,现在却跌到了 2.2-3.1 万 / 平。有业主拿出购房合同叹气:“2022 年借钱买的房,现在月供比房租都高。” 可 3 公里外的改善型楼盘价格还挺稳,中介朋友圈里一边是 “抗跌神盘” 的宣传,一边是老破小业主急着降价卖房的帖子,看着就让人不是滋味。
「朝棠揽月」的销售经理说得很直接:“我们这儿 60% 的客户都是卖掉老破小来换房的。他们不是没钱,就是不想住那种没电梯、管道又老化的房子。” 这话可戳痛了不少人 —— 那些 2000 年前后在北京买了刚需房的人,当初掏空积蓄买的 “人生跳板”,现在反倒成了拖累资产的包袱。有中介平台的数据显示,房龄超过 20 年的小区,今年报价平均降了 12%,而房龄 5 年内的次新房,价格只降了 3%。
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收入和房价的关系。2025 年一季度,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23606 元,比去年同期涨了 5%。钱是多了点,可大家买房却更谨慎了。在中关村工作的一个 90 后说:“我月薪 3 万,宁愿花 8000 块租个次新房,也不买 500 万的老破小。谁知道明年会不会跌得更厉害?”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这么想,“北京房价只涨不跌” 的说法也就没人信了。
不过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。全市的新房要卖完得 28.5 个月,差不多 2 年多。郊区的楼盘开始搞 “买一层送一层” 的活动吸引购房者,可核心区的新盘还敢卖 15 万 / 平。市场这么分裂,到底是正常的分化,还是要出问题的前兆呢?
首开国风美唐的业主看着小区均价从 8 万跌到 5 万,「朝棠揽月」的购房者签合同时盼着房子能保值,这场楼市里的博弈,到底谁能赢呢?或许看看下面这个对比就知道了:2016 年北京平均房价 5.6 万 / 平,当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2530 元;2025 年房价回到了原来的水平,可收入却翻倍了。
要是你手里有套天通苑的老房子,是咬牙降价卖掉,还是等着政策救市呢?要是你正好要买房,是选 7 万的老破小,还是等 10 万的新房打折呢?这种关乎千万家庭财富的选择,可能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。
#民生聚光灯#
作者声明:作品含AI生成内容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